【找個畫家吃茶去】
Jan 06 2015
文/鍾鼎國際藝術
拜訪林建畫室,一個親切、自然的空間,恰如他給人的感覺一樣。畫室並精巧佈局、一纖塵不染的展示空間,而是讓人精神可以放鬆,處處散發著林建的特色,以及他的思念,對於每趟藝術采風所踩踏過每一塊土地的想念。
門口的歲月之作《汲》
門口的歲月之作《開啟神秘世界》
推開畫室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大大的中式書桌,牆上老掛鐘、一禎禎照片與寫生作品,不自覺時間走得緩慢,一切塵俗喧擾被屛絕于外,形成兩種世界,鑽進畫室就進入一個自在、逍遙的天地,林建就坐在這兒畫畫、寫字、泡茶、讀書。
如果再往畫室其它地方探尋,會發現裡頭還藏著一個秘密,是林建「玩物」的秘密基地。
金繕雅玩
創造力與好奇心雙雙驅使下,童心未泯的林建總想保存一再流失的歲月,手裡把玩一隻親手修復的破磁杯,神采奕奕談著如何獲得這只小磁杯,而自己又怎樣塗上黃金,重新賦予這只小磁杯新的生命。
這小磁杯經過他的巧手,就像藝術品般散發著古意盎然的韻致。
金繕雅玩
金繕雅玩
「由景生情 情勝於景 氣韻生動 簡練入微」
這幅墨寶是知名收藏家楊世緘先生親筆題字相贈,被林建掛在自家大廳裡珍藏,兩人一場忘年之交,頗有子期、伯牙「以藝交心」的美談。
【藝術修行】
林建慶倖自己這輩子可以成為畫家,擁有自由創作的空間,看得見的空間,還有看不見的空間,走入他坐落于繁華大都會的上海畫室,一片寧靜,塵囂煩擾通通在門口止步,甚至連時間也彷佛靜止了。
在林建的書案上,中國文房四寶「紙、筆、墨、硯」安穩地擁有各自角落,潔淨,不是沉睡,彷佛隨時等待著主人,就要一起揮灑悸動的靈魂。
「師古、師今、師自然」。練字、讀古書是林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當作一種藝術修行的功課之一。
林建把畫室取名「半壺齋」,這「半」字下得極好,留給人許多想像空間,藝術追求永無止境,幸好有半壺,以謙遜的心去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之境。
【石中歲月】
桌子一隅,隨意放著大大小小的石頭,每顆石頭都有一段故事,是石頭經歲月淘洗的故事,也是林建與石頭相遇的機緣。
從2001年林建開始畫黃河,開啟他持續深入大自然藝術采風的行腳,寫生、攝影、訪談,也深入當地生活。每經過一處,隨緣採擷當地的風土特色,而這來自各地的石頭,可能是黃河自源頭沖刷、墜落、翻越過崇山峻嶺漂流而來的一塊小石頭,也可能是遺落于千年長城頹牆、斷垣下的碎石片,抑或是大漠絲路裡歷經千年風砂不停吹拂的礫石。
相遇,是千百年來的緣分,手裡輕撫著沉默的石子,這鏤刻於石頭上紋路,卻好似交換著曾經有過的風霜侵蝕與漫漫歲月……。
【一牆無遺】
完成一幅油畫創作,除了數十種油畫顏料,還需要多少「工具」?這一牆掛滿各種工具,從剪刀、畫刀、橡皮刀、刮刀、釘槍……..,真是「一牆無遺」,當靈感湧現時,一刻也不想耽擱,執起剪刀俐落剪裁畫布,一轉身,順手就將畫布釘在這畫板上……,靈感不停頓。瞧,這一整面整齊排列的工具,可以想像林建的創作過程……。
感動一遍遍來拜訪,從心裡清晰浮現,化為眼前連綿的山巒與巍峨的長城……。幾乎佔據畫室整個牆面的大片木板,是林建創作大作的絕佳場域,把畫布直接釘在上面,構思不受小小畫架所局限,險峻秀奇的長城綿延雄踞于群峰山脊之巔,胸懷山川,心有多遼闊就揮灑多大一片。
【畫中知音】
林建畫室裡,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落,掛著幾把蕭、笛。閒時,林建拿起牆上的蕭、笛,隨興吹撫起來,那或悠揚、或低沉的獨特樂音,彷佛能將時空瞬間拉到遼闊的黃土高原上,一望無際的黃土地,孤單的牧人吹笛自娛,或者隔著大山谷,對著另一座山頭的牧人,靠著深谷回音聊起天來……。
古人常讚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而畫中是否有知音?林建畫西方的油畫,在他的畫室裡,隨處可見東方文物與器皿,「油畫」原本是一種藝術表現的技巧,怎樣透過油畫技巧去傳達屬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與文化的精髓,往往從林建作品裡流露出來……。
畫室一隅
【黃河不見了】
兩支玻璃瓶裡,盛放著黃河水,如今已經蒸發,瓶子裡僅存一些黃沙,以及瓶身略顯斑駁的標籤,上面是林建寫的「黃河水樣」,以及加注的時間。人怎樣跟時間對抗呢?儘管黃河水已經不復見了,心裡的黃河水卻始終存在,早已被林建畫成一幅幅的黃河油畫,十多年來,林建所畫的黃河作品,大大小小超過百幅……。大自然景物經不起歲月滄桑,而藝術卻可以傳世。
黃河不見了!眼裡、心裡,還是可以感覺到壺口瀑布的澎拜洶湧……。
采風戰利品 胡楊木
【胡楊木-生命奇幻之旅】
走一趟大漠絲路,才真正領略到生命的神奇,灼熱大地,彷佛一切都被烤焦了,極熱、極幹,漫天風沙,往前看不到希望,往後不見來時路。忽然看見沙裡冒出胡楊木,形體枯槁,卻仍活著,不禁為這孤伶伶的生命而感動。
油畫《大漠之靈》局部
林建談起胡楊木「三千年不死」的傳說,「生長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大漠風沙充滿驚奇的力量,一陣狂風走石,整座沙丘可能就消失不見了!胡楊木竟然能在如此惡劣環境生存……。
林建以胡楊木為題材,創作了一幅《不朽‧大漠之靈》布面油畫,也將拾得一小段胡楊木的枯枝,重新矗立于黃河石林偶拾的一塊石頭上,變成了一隻獨一無二的香插座,讓生命繼續化成另一種形式延續,又以香氣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大大小小石頭聚在一起,有些來自黃河石林,有些來自大漠西湖,在地理上相距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卻因緣際會在林建的畫室裡相距,每塊石頭都有自己的遭遇,以及遊歷各地的見聞,全都顯露在石頭上的紋理,以及握在手裡的潤澤度。
林建除了在石頭上寫在「出生證明」,偶而在石頭上畫了當地的山水。是幫忙石頭記錄這段遠離故鄉的記憶嗎?
林建的畫室,是他潛心創作的場域,另一方面,也是他隱身于繁華大都市的一塊清淨地,在畫室一隅,掛著一幅他很喜愛的一幅書法,「小隱隱於茶」,幾筆俐落筆觸透露某種隱居心聲。他在畫室裡固定設有一個茶席,時常坐在那兒,泡壺茶、讀讀書,悠閒自在度過許多時光,尤其是一、兩個好友來訪時,就在這兒喝茶、談心,不亦樂乎。
2009年,林建因緣際會出席杭州靈隱寺「雲林茶會」,從茶主人怡然神態,舉手投足間散發的寧靜恬適,茶客品茶感受到身心舒暢的愉悅。林建為之著迷,然而屬於大自然之子的林建,沒有歸屬於哪個流派,喜歡就地取材,更多心思去感受茶的滋味,也從茶席裡去體悟人生。
在茶席旁,設置一個木櫃子,放著各種茶具與茶,這些茶具是林建到各地時,費心去搜集,而茶也來自各地,有自己家鄉的,還有朋友相贈的,他談著怎樣以不同茶具泡不同的茶,櫃子下方,擺著他最常看的書。一茶一書,蘊藏許多學問在裡頭,讓人一鑽進這世界就忘記了時間……。
可瞧見這偏僻一隅,放著只簡陋木箱子,寫著「上善之德」,不禁讓人非常好奇?這簾子後頭可藏著什麼寶物?準備泡茶待客的林建,順手掀起這小小一方布簾,原來,裡頭就是平日喝的水。卻大費周章加上個「封印」嘛?!
這陣子,林建特別潛心研讀老子《道德經》,對水,有許多心得。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每年必定住進窯洞的林建,談起黃土高原的生活,水,無比珍貴的。他曾經跟隨著老大哥去黃土高原上放牧,趕著牛群翻越重山,就為了讓牲口喝水,同時也去挑水,這是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在那樣簡樸的環境裡,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心簡單而親近。反而,身處繁華的大上海,各種生活機能「很容易」,卻與周遭環境顯得疏遠,珍惜這「水」,自然有一番道理。在林建的畫室裡,隨處可以看見一種歸真的生活態度。
【最珍貴的收藏】
林建讓我猜猜,在他琳琅滿目的收藏裡,哪樣最珍貴?沒想到,竟然是這只已遭歲月朽蝕的木茶盤!林建談到這茶盤,感觸很深,茶盤是清道鹹年間遺物,這是只由整塊茶樹樹幹所製成的茶盤,可以想像樹幹有多粗?當初祖先們將茶樹砍了,製成各種茶盤、茶具,分給林家子孫們。推算起來茶盤已有150年了,這只茶盤,或許是碩果僅存,經不起歲月風霜,開始腐朽了。林建特地塗上一層水性的漆,想要盡力保護它免於歲月的侵蝕。
林建對茶盤的珍視,隱約也珍藏一段林家子孫謹記的教誨。茶盤來自于一株古茶樹,這古茶樹,又不只是樹;在古茶樹倒下的那一刻,林家的家族命運也隨之而變……
林建尋訪故老,挖掘出不少家族故事,從林家怎樣落地生根,從事過哪些行業,哪些英勇事蹟,而後代子孫開枝散葉到外地,或興盛,或凋零……。林建將故事畫成一個個圖。
這些年,林建從追逐黃河,追進了黃土高原的窮鄉僻壤,在那兒可以看到傳承百年不變的生活,卻也日漸遭到現代化的波及與破壞,失去原有的味道。
林建返鄉祭祖聽來的故事,觸動他興起整理家譜的念頭,再不保存,可能都將被遺忘了。
【林氏家譜】
靠著窗,就著墨,手執毛筆,林建一筆一畫恭敬地抄寫著林氏家譜,口述歷史原本就是一件費時耗力的事情,林建卻越做越起勁,似乎,透過這樣子的抄寫、整理,尋根溯源,知道自己從何而來,而與悠遠的歷史有了一種連結……。
林建的茶席,隨時等待與好友共同分享。馬上映入眼簾的是牆上一幅大油畫,蒼茫遼闊的黃河邊上,一名漢子枕著石頭,正仰天呼呼大睡,話題為「……」是胸懷磊落,隨處可安枕?或志向遠大,正做著白日夢?或者,什麼也別想,就只是累了,睡著了。
「……」當作茶席的主背景,天地開闊,自在談心!兩旁木櫃子都是他的珍藏,一邊是藝術采風之旅「隨緣巧遇」的寫生及木、石、民俗等文物,另一邊是他所珍藏的茶具與茶。
林建稱職地當起茶主人,陶壺水聲鼎沸、霧氣氤氳,閒靜的候湯、洗杯、燙壺、賞茶、投茶到泡茶、分茶,讓茶客逐一聞香、觀色、品茶,一邊談著茶道的源流。
他在《茶之悟》說到“……茶有五德,簡、樸、柔,敬,和。簡,儉節有度,不奢不過;朴,清雅大方,返璞歸真;柔,氣韻舒緩,溫良體貼;敬,恭讓寬厚,克己復禮;和,祥和周到、融匯一氣。子曰:克己復禮是謂仁。世道因仁而致和,無為之為也!……”茶主人從茶席擺設到舉手投足,怎樣讓茶客人感覺到心滿意足,循著一種舒服的節奏,怡然品茶。林建也將這份心意,帶入到日常生活裡。
「小隱隱於茶」
隨時等待好友共飲
起爐
鐵壺、食盒
茶花
一組茶席擺在簡陋石桌上,以窯洞黃土牆為背景,頗有古人隱居陋室意境。太陽下山前,林建常在院子裡擺上茶席,等待鄰居老大哥農忙後回來共飲,無欲無求,兩忘於水氣茶香間,令人懷念窯洞的美好歲月。茶席原為雅士品茗之道,一花一水精設佈局,方寸優雅可窺天地。而這設于黃土窯洞前的茶席,隨意一擺就見天地,小草為席間花,小鍋牛是座上賓,逍遙隨性,與自然共飲的一席茶呀!
《待·天地共飲》木板油畫 12 × 24 英吋 2013年
不同的茶,以不同茶具。
林建泡茶,與友人合影。(照片)
翎草堂茶會
緣聚